"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苏林霍姆斯基这句话,说的便是“学本教育”思想。为了打造“学本教学”高效课堂,提高“学本教学”课堂质量,索伦小学于3月7、8日举行了语、数、英学科的“学本教学”示范研讨课活动。
包慧娟老师执教四年三班的英语课《Unit One B Let's talk》
包慧娟老师的英语课,全程是小助手组织课堂的学习活动。学生借助多媒体动画自学、自读,圈出不会读的,小组互学、练读、展读。评价时,学生多用英语鼓励、指正。创编对话,学以致用,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及运用能力,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营造了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研讨时,英语老师们认为现有的对话教学模式还需探究、改进、创新。学生还要多听、多读、多练、多模仿,注意英语的语音语调,培养英语语感。学习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多关注、指导薄弱的小组,努力让每个学生都精彩
任历莹老师执教二年二班的语文课《开满鲜花的小路》
任历莹老师的这节语文课,最大的亮点就是教师的主问题设计精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精彩。任老师注重深入挖掘教材,重视学程的设计,以主问题的设计突破教学重、难点,以学生自学—互学—展学的形式来完成学习目标。课堂上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有了学习的目标,有了解决问题的欲望,在补充、质疑中达到思维的碰撞,智慧的提升。教师再针对知识点进行点拨与拓展,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明显。
在语文教师研讨的过程中,大家也认为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说话、表达、合作、质疑能力,为“学本课堂”打好坚实基础。教师在课堂中要随时捕捉学生的学习信息,抓住有价值的问题,适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最终让学生走进“学本教学”这块育人圣地。
李静老师执教五年三班的数学课《3的倍数的特征》
李静老师是我校的一名年轻教师,基本功扎实,积极上进,勤于钻研。教学中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给予学生展示的舞台。导学单设计循循善诱,环环相扣,把重、难点清晰的呈现出来,学生自学有方、互学有效、展学精彩。李老师整节课始终体现着“互动、合作与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探究意识浓。教学活动本来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正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不断互动,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创生出一节节精彩的好课。在这过程中,学生受益了,教师也在教学相长中获益。
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完美的课堂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研讨时,老师们觉得本节课还有以下几点有待商榷的地方:时间分配不够均匀,导致练习时间不充足。还需继续加强小组长能力的培养。当学生提出问题有超前现象时,老师可以适时进行引导、点拨。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课堂又是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重要阵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本”学习方式,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本次示范研讨课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也帮助教师们消除了许多课改困惑,对“学本教学”的理解,又有了质的飞跃。执教老师课前悉心准备,从课件的制作、各个学程的设计,无不体现老师的认真和用心。我们可喜地发现“学本教学”的理念也已逐步内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了的变化。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本次示范研讨课并非完美无缺,不可否认,课的整体设计思路还可以更精妙更自然,课堂细节还可以进一步精雕细琢,课堂效率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本教学”仍然是我们必须不断追求、不断挑战的境界。教学是一门的艺术,值得我们向着完美的境界不懈地追求。
正如那句话所言“我们正走在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上,我相信,只要我们相向而行,心连心,不后退,不停步,我们终能迎来路路相连,美美与共的那一天。”相信索伦小学的教育教学在“学本教学”的道路上,定会迎来百花齐放,春色满园,美美与共的那一天。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